跳转到主要内容
ukiyo journal -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新しいニュースメディア 标志
  • 全部文章
  • 🗒️ 注册
  • 🔑 登录
    • 日本語
    •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한국어
    • Deutsch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हिंदी
cookie_banner_title

cookie_banner_message 隐私政策 cookie_banner_and Cookie政策 cookie_banner_more_info

Cookie设置

cookie_settings_description

essential_cookies

essential_cookies_description

analytics_cookies

analytics_cookies_description

marketing_cookies

marketing_cookies_description

functional_cookies

functional_cookies_description

中国导弹生产急剧增加!?136个基地中六成扩张 — 新冷战的真实情况

中国导弹生产急剧增加!?136个基地中六成扩张 — 新冷战的真实情况

2025年11月09日 11:26

「静默的扩建」所传达的信息

2025年11月7日,德国《柏林日报》基于CNN的可视化调查,报道了近年来中国的导弹相关基地在“静默但大规模”扩建的事实。在被调查的136个设施中,超过六成观察到了建设和扩建,从2020年初到2025年底,建筑面积累计增加约200万平方米——研究、测试、量产各阶段并行的“工业生产”态势愈加明显。Berliner Zeitung


从卫星上看到的变化是具体的。北京近郊的测试基地扩大了约三倍。西安近郊的研究和生产设施规模分别翻倍,周边还确认了新建基地。这些都通过公开的卫星图像和官方通知相互验证,不仅仅是单一建筑,而是作为“生产生态系统”扩展,包括道路、仓库、掩体、试射场等。Berliner Zeitung


DF-26所示的战略信号

CNN整理指出,在136个目标基地中,有99个不仅与研究和测试相关,还直接与“生产”相连。北京近郊的某工厂群在过去五年中扩展了约50%,被认为与中程弹道导弹DF-26的制造有关。DF-26预计可对地、对舰双重运用,因其射程覆盖美属关岛基地和航母打击群,被称为“关岛杀手”。在威慑的地理从“航空”和“舰队”转向“工厂”和“库存”之际,这种型号的数量潜力可能影响太平洋的军事平衡。Berliner Zeitung


起因是什么——乌克兰战争的“镜子”

根据欧洲媒体的总结,这次增强背后有乌克兰战争中暴露出的“长期消耗战中补给、维修、增产的重要性”的教训。也有指出2022至2023年间建设速度加快,生产线的重新设计和材料、推进剂的供应链建设可能在“平时”已经推进。n-tv.de newsukraine.rbc.ua


“新的军备竞赛”真的开始了吗

太平洋安全专家威廉·阿尔伯克将此次可视化结果评价为“中国大幅提升了地区优势和威慑力的证据”,“新军备竞赛的初期阶段”。这种认识与美方生产和采购的迟缓形成对比,可能引发政策争论。量产体系是即时反应和库存恢复力的“保险”,在危机初期和后续的长期战中都具有决定性价值。Berliner Zeitung


SNS的反应:围绕扩建意义的“两种不安”

 


发布后不久,SNS上交织着两种不安。第一种是不安于美国及其盟友的生产力差距。引用“136个基地中超过六成扩建”“2100万平方英尺(约200万平方米)扩建”等数字,担忧“库存战争”结局的帖子广泛传播。X (formerly Twitter)


第二种是不安于评价的过度延伸。军事相关的Subreddit中,谨慎论调如“‘新冷战’的标题容易被滥用”“扩建≠即时战力”也很强烈。从分散部署和防止突袭的角度来看,如何衡量“作为装备产业的导弹生产”成为论点。Reddit


另一方面,国际新闻账户和OSINT群体重视掩体、塔状设施、测试场的新建等“可从卫星读取的背景”,并通过可视化工厂夜景和运输路线灯光的图像讨论“供应链的完整度”。X (formerly Twitter)


对日本的启示:比装备更重要的是“恢复力”

此次的启示在于,不仅是“导弹性能的提高”,更是“持续生产导弹能力”的增强。对日本而言,重要的是:①基地防护的多层化(分散、坚固化)②补给基地的冗余化③对舰、对空的长射程网络的常时可动性④以消耗为前提的采购和维护的循环化。这四点比装备的“点”更重要的是提升包括补给、维修、训练在内的“线和面”的恢复力,这决定了海空域威慑的厚度。


反驳和注意点:开源评估的局限

然而,此次分析基于卫星图像和公告信息等开源。建筑面积和生产实绩不一定线性对应,质量和瓶颈(推进剂或复合材料、电子产品)等难以可视化。中国国防部和主要国有企业未予置评,美国国防部也表示“不会回应敏感信息”。因此,尽管“能力的增长”可以高概率读出,但对“生产了多少”的断定应持谨慎态度。Berliner Zeitung


未来应关注的指标

  • 发射器(TEL)和补给车队的增加速度

  • 武器学校和试验场的运作次数(训练频率)

  • 造船、飞机采购与“导弹库存”的联动

  • 军备管理和危机管理热线的建设状况

卫星照片显示的是“工厂的灯光”,但这些灯光照亮的是战力背后的产业、物流、制度的整体。未来的威慑在于,能否首先想象对方的“供应链”,而不是对方的基地。



参考的主要报道(摘录)

  • Berliner Zeitung「中国大幅扩展导弹生产能力」2025年11月7日。调查对象136个基地中超过六成扩建,约200万平方米扩建,北京和西安周边的详细信息,提及DF-26。Berliner Zeitung

  • n-tv「2020年以后的工厂扩建」:乌克兰战争的教训和2022-2023年间加速的暗示。n-tv.de

  • OOda Loop / Mezha总结:通过卫星、地图、公告的对照得出的“历史性增长”评价和数据(21M sq ft ≒ 约200万平方米)。OODAloop

  • Business Insider(2024年11月):DF-26的射程和运用图像(对舰、对地,通称“Guam Express”)。Business Insider

  • SNS反应例:X(Clash Report, Byron Wan 等),Reddit帖子(LessCredible/CredibleDefense)。X (formerly Twitter)


参考文章

报告:中国可能大幅增加了导弹生产
来源: https://www.berliner-zeitung.de/news/bericht-china-soll-raketenproduktion-massiv-erhoeht-haben-li.10004692

← 返回文章列表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政策 |  Cookie政策 |  Cookie设置

© Copyright ukiyo journal -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新しいニュースメディ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