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ukiyo journal -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新しいニュースメディア 标志
  • 全部文章
  • 🗒️ 注册
  • 🔑 登录
    • 日本語
    •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한국어
    • Deutsch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हिंदी
cookie_banner_title

cookie_banner_message 隐私政策 cookie_banner_and Cookie政策 cookie_banner_more_info

Cookie设置

cookie_settings_description

essential_cookies

essential_cookies_description

analytics_cookies

analytics_cookies_description

marketing_cookies

marketing_cookies_description

functional_cookies

functional_cookies_description

「因为是男人」而被嘲笑的痛苦 ─ 家庭暴力不仅仅是女性的问题? 讲述男性受害的原因是为了拯救所有受害者

「因为是男人」而被嘲笑的痛苦 ─ 家庭暴力不仅仅是女性的问题? 讲述男性受害的原因是为了拯救所有受害者

2025年11月23日 22:45

「男人就该忍耐」「真没出息」「受害者应该是女性吧?」

这些话语成为了男性受害者口中的“无形手铐”——。
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进行的“MENCALLHELP2”项目通过数据和证言将这一现实可视化。Phys.org



爱尔兰男性家庭暴力热线收到的7,132个声音

研究团队分析了2022年一年内男性支持团体“Men's Aid Ireland”收到的7,132个咨询数据。其中1,232件是实际诉说遭受家庭暴力(DVA)侵害的案例。93.1%的施暴者是女性伴侣,85%的受害男性报告经历了多种类型的暴力。Phys.org


最常见的是“情感虐待(86.1%)”和“心理虐待(69.3%)”,这些在打骂之前的“隐形暴力”。接下来是“身体虐待(36.9%)”“控制(30%)”“父母对孩子的隔离=亲子疏离(26.3%)”“经济虐待(20.3%)”,男性的生活和心理在多种形式中被削弱。Phys.org


研究还分析了约2,200份详细笔记,包括邮件、通话记录和面对面的笔记,揭示了男性受害者面临的问题与住房、子女、法律纠纷、心理健康复杂交织。Phys.org



“男性脆弱性被嘲笑”的文化偏见

领导这项研究的梅拉妮萨·科巴里副教授指出,
“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的脆弱性常常成为笑柄。因此,遭受虐待的男性很难寻求帮助。”Phys.org


政治家和支持团体的代表也评论道,“男性的家庭暴力受害只是‘未被看见’,羞耻和嘲笑的恐惧迫使他们保持沉默。”Phys.org


也就是说,“男人应该坚强”“哭泣是懦弱”的旧性别规范,与暴力本身一样,把男性逼入绝境。



日本数据显示“沉默的男性受害者”

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爱尔兰的问题。日本政府的调查也显示,“有婚姻经历的人中,27.5%的女性和22.0%的男性曾遭受配偶的暴力。”男女共同参画局


然而,在受害者中,没有向任何人咨询的比例为44.2%。按性别来看,女性为36.3%,而男性为57.2%,显示男性更倾向于保持沉默。内阁府


此外,近年来的报道中也介绍了日本男性家庭暴力咨询件数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约170倍,最近5年也增加了1.5倍的数据。JAPAN Forward


增加的可能不是“受害”本身,而是“终于开始有人发声”更为贴切。



社交媒体上出现的三种反应模式

当男性受害或类似研究被报道时,社交媒体上大致会出现以下三种反应模式(这里总结的是典型的言论模式,而非实际的帖子)。


1. 共鸣与支持的声音

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对受害男性的支持声音。

  • “男性也可能成为受害者,希望不分性别地提供支持。”

  • “我自己也因前伴侣的精神虐待而心灵受创。‘因为是男人所以不能示弱’的氛围最让人痛苦。”

过去有类似经历的男性及其家人、朋友常常反应说,“终于有人说出来了”“早该有这样的研究了”。


2. “不要相对化女性受害”的担忧

另一方面,这样的意见也根深蒂固。

  • “男性受害也重要,但不能模糊女性遭受暴力更多的现实。”

  • “在预算和支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担心女性支持会被进一步削减。”

也就是说,对“可视化男性受害”和“支持女性受害”持对立态度的担忧。性别暴力的讨论如果变成“零和游戏”,可能导致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最终只有施暴者得利。


3. 戏谑、冷嘲热讽和反弹

最棘手的是,将“男性受害”作为笑料的帖子或攻击性的“逆向歧视”反弹。

  • “被家暴的男人有多窝囊啊,哈哈。”

  • “无非是想设定自己是不会还手的好男人吧?”

这些话语进一步加固了受害者的沉默。
只要“脆弱”被嘲笑的文化存在,不论男女,都将继续产生“无法言说的受害者”。



谈论男性受害是增加他人“逃生通道”

爱尔兰的研究揭示的不仅仅是统计数据。
它表明“谈论男性受害并不是轻视女性受害”。


相反,若聚焦于暴力的本质——控制对方、剥夺尊严的行为——则不论性别,都能看到使受害者更易求助的社会设计。研究团队建议建立不分性别的DVA定义,以及为匿名咨询者提供持续支持的ID系统等。Phys.org


这也是在日本可以应用的视角。
在回答“曾遭受配偶暴力”的人中,57.2%的男性没有向任何人咨询的事实表明,仅仅增加咨询窗口无法解决“文化壁垒”的存在。男女共同参画局



在SNS时代我们可以做的三件小事

最后,我们每个人在线上/线下可以做到的事情,简化为三件。

  1. 放弃“像个男人”“像个女人”这样的短语
    一句话可能成为封住受害者口中的致命一击。

  2. 听到受害故事时,优先考虑“安全保障”而不是性别
    在判断真伪之前,先进行安全确认和信息提供。

  3. 在SNS上看到冷嘲热讽的帖子时,不点赞也不转发
    无视或礼貌地提出异议也是一种行动。


嘲笑男性脆弱性的文化,最终也会指向女性、儿童和少数群体的脆弱性。
不是去竞争“谁受的伤更重”,而是反思“我们是否在接近一个不再伤害任何人的社会”——这正是此次研究和SNS讨论向我们提出的课题。



参考文章

在现代社会中,男性的脆弱性仍然被嘲笑,这使得遭受虐待的男性难以寻求支持。
出处: https://phys.org/news/2025-11-male-vulnerability-ridiculed-contemporary-societies.html

← 返回文章列表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政策 |  Cookie政策 |  Cookie设置

© Copyright ukiyo journal -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新しいニュースメディ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