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ukiyo journal -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新しいニュースメディア 标志
  • 全部文章
  • 🗒️ 注册
  • 🔑 登录
    • 日本語
    •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한국어
    • Deutsch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हिंदी
cookie_banner_title

cookie_banner_message 隐私政策 cookie_banner_and Cookie政策 cookie_banner_more_info

Cookie设置

cookie_settings_description

essential_cookies

essential_cookies_description

analytics_cookies

analytics_cookies_description

marketing_cookies

marketing_cookies_description

functional_cookies

functional_cookies_description

小小的螨虫通过“吃掉”对手来获胜:交配竞争提高攻击性,对近亲个体则手下留情

小小的螨虫通过“吃掉”对手来获胜:交配竞争提高攻击性,对近亲个体则手下留情

2025年09月02日 13:22


1. 研究背景——在“吃或被吃”的微小世界中发生的事情

体长不足0.5毫米的球根螨以地表的有机物和球根作物为食,在条件适宜时会大量繁殖,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是一种“麻烦制造者”。然而,其小小的身体中展开的生存策略,也是进化生物学的绝佳教材。


弗林德斯大学的团队通过系统实验揭示了雄性交配竞争对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对方是否是亲属”如何改变攻击程度。Phys.org以“吃掉对手的小螨”为标题介绍了这项研究。Phys.org



2. 雄性分化为两种策略:战斗者 vs. 争夺者

球根螨的雄性有两种形态。

  • 战斗者(fighter):第三对腿发达成“武器”,具备“抓住”并杀死竞争对手的能力。

  • 争夺者(scrambler):没有武器化的腿,专注于寻找警惕性较低的雌性并迅速交配。


这种性状分化与同种内的争斗和交配机会的获取策略相关。本次研究评估了战斗者在何种情境下采取致命攻击,以及“是否为亲属(kin)”和“雌性的存在(mate competition)”如何影响其决策,使用行为指标(抓住=grabbing)和死亡率进行评估。PubMedDryad



3. 实验设计要点

研究团队结合了(1)对方是兄弟等近亲还是非近亲,(2)场中是否有雌性,(3)**雄性类型(战斗者/争夺者)**等条件,

  • 战斗者“抓住”行为的频率

  • 争夺者的死亡率(=战斗者的致命攻击结果)

  • 对雌性的攻击与否(安全性)


进行了测量。数据和分析脚本作为开放数据(Dryad)公开,考虑了再现性。Dryad



4. 主要结果——“有雌性在场”时攻击开关被打开,但“亲属”例外

4.1 雌性的存在增加“抓住”行为

战斗者在雌性靠近时显著增加对竞争雄性的grabbing行为。这可以解释为独占交配机会的前置行为。PubMed



4.2 非近亲个体遭受致命攻击

抓住行为的增加与争夺者的死亡率上升相关,但这种效果在非近亲个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也就是说,战斗者对亲属(如兄弟)抑制攻击,而对外来者则毫不留情,进行基于亲属识别的“差异化”攻击。PubMed



4.3 雌性本身不是攻击目标

观察到的攻击始终发生在雄性之间,并未指向雌性。这表明战斗者的攻击是作为“独占雌性”繁殖策略的一部分而进化的。PubMed



5. 如何识别“亲属”——包括适应度与亲属识别

在其他节肢动物中,如科罗拉多甲虫、螳螂、狼蛛等,亲属识别较弱/不存在的例子也有报道。相比之下,球根螨对亲属(kin)攻击的抑制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对亲属造成伤害会降低**自身基因的传播(包括适应度),因此不符合成本效益的选择压力所致。在生理和化学方面,可能通过体表的化学信号(如角质烃等)**来识别亲属,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Phys.org



6. “武器化的第三对腿”的意义——形态二形与性选择

战斗者的第三对腿的武器化使得从前哨性拘束(grabbing)到致命攻击的连续行为成为可能。这是性选择的典型例子,当武器的成本(生长、维持、风险)低于繁殖上的收益时,进化容易固定。此外,战斗者的攻击偏向非近亲,从而避免了武器使用的一部分“成本”(亲属的损耗=包括适应度降低),提高了作为战术的净收益。此次数据正好展示了这一平衡点。PubMedDryad



7. 对农业和防治的启示——攻击行为也影响“群体动态”

正如Phys.org的解说指出,球根螨在条件适宜时会作为害虫大量繁殖。如果攻击行为受到亲属结构和交配竞争的调节,那么群体内的血缘度分布、性别比例、雌性的空间分布可能会对最终的密度和危害程度产生影响。


例如,在近亲个体较多的区域,致命争斗会被抑制,而在非近亲混杂的区域,**自我抑制减弱,密度调节(同种捕食)**会发挥作用——这样的理论结论可能为**综合防治(IPM)**中的空间管理和生物防治设计提供启示。然而,从室内实验外推到现场需要谨慎,必须考虑现场的资源量、天敌、微气候等因素进行验证。Phys.org



8. 与性共食的关系——“吃”的是谁和谁

“吃配偶”的性共食(sexual cannibalism)在蜘蛛和螳螂中广为人知,但其适应性意义因系统而异。综述研究表明,雌性吃雄性的例子较多,而偶尔也有雄性吃雌性的例子。在球根螨的情况下,此次观察到的是雄→雄的致命攻击,而非配偶本身。然而,“吃掉(排除)阻碍到达配偶的对手”这一点可以作为提高繁殖成功的“食行为”与性共食研究的背景相联系。PMCScienceDirect



9. 蜘蛛螨类中已知的“雄性攻击”的普遍性

在蜘蛛螨类中,雄性保护雌性周围的策略、体型与武器化和交配成功的关系,以及早期捕食风险经验对气质(大胆性、攻击性)的长期影响等相关现象已有积累。球根螨的结果与这些知识有许多一致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

  • 雌性信息素或接触化学信号是否触发雄性的“抓住”行为

  • 群体内的血缘网络如何在时空上变动,并如何决定致命攻击率


等,行为—化学—群体遗传的桥梁研究值得期待。Science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



10. 方法论与局限——“兄弟偏袒”的成本与收益

本研究基于雌性存在×血缘度×雄性类型的明确因素设计,

  • 战斗者的行为(grabbing)

  • 争夺者的死亡率

  • 对雌性的非攻击性

    ##HTML_TAG
← 返回文章列表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政策 |  Cookie政策 |  Cookie设置

© Copyright ukiyo journal -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新しいニュースメディ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