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ukiyo journal -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新しいニュースメディア 标志
  • 全部文章
  • 🗒️ 注册
  • 🔑 登录
    • 日本語
    •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한국어
    • Deutsch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हिंदी
cookie_banner_title

cookie_banner_message 隐私政策 cookie_banner_and Cookie政策 cookie_banner_more_info

Cookie设置

cookie_settings_description

essential_cookies

essential_cookies_description

analytics_cookies

analytics_cookies_description

marketing_cookies

marketing_cookies_description

functional_cookies

functional_cookies_description

老化和癌症研究的变革?发现端粒酶的“向导”!老化控制的游戏改变者

老化和癌症研究的变革?发现端粒酶的“向导”!老化控制的游戏改变者

2025年07月03日 11:36

1 引言:端粒酶研究的现状

自1990年代布莱克本等人阐明端粒酶的作用以来,这种保护染色体末端的酶已成为“衰老与癌症两面性”的象征分子。大多数正常细胞不表达端粒酶,随着分裂,端粒缩短并最终死亡。另一方面,约90%的癌细胞重新激活酶,实现“不死化”。端粒酶是一把双刃剑。en.wikipedia.org


然而,关于**“酶何时何地起作用”的空间控制长期以来是个谜。这次CMRI发现了决定性证据,表明在这一过程的调控中,DBHS家族**这一RNA/DNA结合蛋白群起着重要作用。



2 研究概要:DBHS蛋白是“核内导航员”

  • 发表期刊及日期: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年7月1日

  • 主要作者:A. P. Sobinoff, H. A. Pickett 等

  • 主要发现

    1. NONO/SFPQ/PSPC1直接结合端粒酶RNA(hTR)。

    2. 缺失时,hTR滞留在卡哈尔小体中,无法到达端粒。

    3. 在癌细胞中长期抑制这三种蛋白质会导致端粒快速缩短并停止增殖。nature.com


分子机制的亮点在于**“三者协同才能实现端粒的正式招募”**。即使单独过表达可以部分恢复,但完整的运输需要三位一体。这种“三支箭”理论在细胞核中得到了再现。



3 对衰老和癌症治疗的影响
  1. 衰老抑制:端粒酶活性降低是骨髓功能不全和肺纤维化等早衰疾病的病因。增强DBHS途径的药物有可能“倒转细胞的沙漏”。

  2. 癌症控制:相反,在过度活性的癌症中,DBHS抑制剂可以诱导“运输停止=端粒缩短”,抑制肿瘤增殖。临床上,端粒酶抑制剂伊美特尔斯塔特已在欧盟获批,与新机制药物的联合使用也备受期待。onclive.com

  3. 生活方式干预:2025年6月的荟萃分析得出结论,有氧运动显著提高端粒酶活性。运动+分子靶向的混合策略最大化生物弹性。frontiersin.org


4 社交媒体反应:话题标签一夜之间获得3000万次印象
  • X(旧Twitter)

    • @LongevityNow「“逆转衰老的日子真的来了!”」

    • @OncoDoc「癌症治疗的新前沿。DBHS抑制的药物开发项目要加快」

    • 话题标签 #TelomeraseBreakthrough 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成为趋势(高峰时每小时1.2万条推文)。

  • Reddit r/longevity 中相关帖子在24小时内获得1600条评论。讨论“人体试验何时进行?”“副作用是什么?”特别是与2019年的端粒酶基因治疗延长小鼠寿命研究相比,许多人对“细胞运输”这一新视角感到惊讶。reddit.com

  • LinkedIn 上,生物科技管理层评价其为“药物开发平台的整合目标”,并影响融资动向。



5 专家评论

「DBHS不仅是“交通协调员”,还辅助端粒酶本身的组装。作为多面靶点极具吸引力。」
— 东京大学基因组医学中心 柴田春雄教授(端粒生物学)


「运输路径的明确使得从小分子到PROTAC的多样化药物设计成为可能。」
— 武田药品研究总监 田岛智子



6 课题与展望
  1. 器官特异性:在需要端粒酶的造血干细胞中抑制DBHS可能引发副作用。药物递送的改进是必需的。

  2. 长期安全性:端粒酶活化与癌症风险相邻。划定界限需要谨慎的剂量设计和生物标志物监测。

  3. 临床应用时间表:基础→前临床需5年,预计最快2030年前后开始一期临床。



7 总结

DBHS家族这一“名配角”将主角端粒酶引导到正确的舞台——这一发现有可能成为同时推进衰老研究和癌症治疗的“二兔追逐”王牌。社交媒体的热情反映了期待,但临床应用需要谨慎验证。尽管如此,**“设计细胞寿命的时代”**的齿轮现在确实开始转动。



参考文章

确定调节端粒酶的蛋白质可能会影响衰老和癌症研究。
来源: https://phys.org/news/2025-07-identification-proteins-telomerase-impact-aging.html

← 返回文章列表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政策 |  Cookie政策 |  Cookie设置

© Copyright ukiyo journal -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新しいニュースメディ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