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ukiyo journal -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新しいニュースメディア 标志
  • 全部文章
  • 🗒️ 注册
  • 🔑 登录
    • 日本語
    •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한국어
    • Deutsch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हिंदी
cookie_banner_title

cookie_banner_message 隐私政策 cookie_banner_and Cookie政策 cookie_banner_more_info

Cookie设置

cookie_settings_description

essential_cookies

essential_cookies_description

analytics_cookies

analytics_cookies_description

marketing_cookies

marketing_cookies_description

functional_cookies

functional_cookies_description

《AI诈骗2.0》:诈骗与数字身份犯罪的激增

《AI诈骗2.0》:诈骗与数字身份犯罪的激增

2025年07月19日 09:26

1. 序章──“信任”成为货币的时代

2024年,FBI统计的互联网犯罪损失金额达到160亿美元,同比增加33%,创下历史最差记录。Proof公司于7月1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 The Trust Ledger 揭示了在这些损失背后,“生成AI×冒充”正在爆炸性扩大的实态。BetaNews在同日的文章中警告称“AI已成为欺诈的引爆剂”。BetaNews商业电讯


2. “Trust Ledger”描绘的三大冲击

  1. 高速化与自动化 ‑ AI自动生成文件伪造和语音克隆,突破传统KYC的速度呈指数级增长。

  2. 受害范围扩大 ‑ 波及到房地产管理、公共事业、HR部门等“非金融”领域。

  3. 无法测量的风险 ‑ 调查对象企业中有30%表示“没有跨领域的欺诈指标”。商业电讯


3. 合成ID作为新的“武器”

将真实个人信息与AI生成数据混合的“合成ID”,甚至可以自动生成用于面部识别的自拍。在黑市上,被称为“fullz”的个人信息集以3美元交易,恶意软件类信息窃取者不断供应。商业电讯


4. 生成AI成为“欺诈订阅”

地下论坛中出现了FraudGPT和WormGPT等付费LLM。每月约200美元,可以定制钓鱼邮件、利用零日漏洞的恶意软件代码、社会工程学脚本。MalwarebytesBitdefender


5. Jailbreak文化催生的“AI黑市”

Malwarebytes报告称,“通过越狱公共模型再销售的“LLM-as-a-Service”已确立”。即便有论坛关闭或逮捕,变种仍不断涌现,形成打地鼠状态。Malwarebytes


6. SNS上爆发的反应

  • “数据每39秒就成为目标。要么战斗,要么被黑”──网络教育账号 @real3uni 警告TwStalker

  • “通过ShellGPT、FraudGPT锻炼“黑客思维””──年轻工程师的启发推文TwStalker

  • LinkedIn上也出现了数千次再分享,标签 #AIFraud 成为趋势(17日〜18日)。企业CISO之间纷纷表示“重新审视公司ID管理”已是当务之急。LinkedIn


7. 假脸账户的泛滥

使用GAN生成的面部照片创建的Twitter档案每天至少有1万个活跃──2024年的论文显示的数据。虽然提出了利用眼睛位置规律的检测方法,但普通用户难以识别。arXiv


8. 法规与国际协作的滞后

美国仍在进行关于“欺诈转账责任主体”的诉讼。欧盟在AI Act草案中设立了“高风险AI”分类,但具体的ID犯罪对策由各国负责。日本的修订犯收法中的AI相关条款仍未完善。


9. 企业应采取的六大防御措施

  1. 实时生物检测(血流・眨眼分析)

  2. 动态KYC(交易持续中更新风险评分)

  3. 合成数据对策API的导入

  4. LLM输出的水印验证

  5. 欺诈信号的相互共享(金融・通信・公共领域跨越)

  6. “零信任身份”──始终怀疑ID本身的设计


10. 个人用户今日可采取的三大对策

  • 使用物理钥匙的FIDO2认证

  • 将通知类邮箱地址与账户・SNS分离

  • 开启生物认证的**“重新注册通知”**


11. 结论──守护“信任”的公地

AI“民主化”了骗子的工作。与此同时,检测AI和高级认证基础设施也在同等速度进化。关键在于开放的信息共享和用户的素养。Proof所提出的“Trust by Design”理念——即在所有系统中嵌入“信任的规格书”的构想,正是后AI时代的网络卫生。



参考文章

AI引发了欺诈和数字身份犯罪的激增
来源: https://betanews.com/2025/07/17/ai-fraud/

← 返回文章列表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政策 |  Cookie政策 |  Cookie设置

© Copyright ukiyo journal - 日本と世界をつなぐ新しいニュースメディア All rights reserved.